一、背景與挑戰
在“雙碳”目標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通信行業作為高能耗領域,亟需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精細化能耗管理。河南聯通作為區域通信基礎設施的核心運營商,其全省通信機房規模龐大,包含26個數據中心、37個核心機房、232個匯聚機房及3218個接入機房,傳統能耗監測模式面臨三大挑戰:
-
覆蓋不全:老舊基站機房缺乏統一監測設備,匯聚、接入層機房能耗數據盲區多;
-
傳輸低效:部分機房依賴人工抄表或孤立采集系統,數據實時性與準確性不足;
-
管理粗放:缺乏多層級能效分析平臺,難以支撐節能優化決策。
二、整體規劃:構建“端-邊-云”一體化能效監測架構
河南聯通以“全量覆蓋、分級管控、智慧賦能”為目標,打造覆蓋全省四類機房的能耗監測體系,具體架構如下:
-
終端層:部署智能電表(交/直流)、霍爾傳感器、互感器等設備,精準采集電壓、電流、功率等實時數據;
-
-
-
-
-
-
-
傳輸層:通過RS485集線器、串口服務器及工業交換機,將分散數據匯聚為標準化協議流,改造現網傳輸鏈路為專線通道,保障數據穩定性;
-
-
-
平臺層:構建省級能效管理云平臺,集成協議解析、數據分析、可視化看板功能,實現“核心-匯聚-接入”三級能效畫像。
三、實施路徑:存量改造與新建部署雙軌并行
-
存量機房改造:利舊與創新結合
-
對現網基站機房進行設備評估,復用可用智能電表,通過布放光纖、新增交換機升級傳輸鏈路;
-
針對非標協議設備,部署協議解析網關,統一轉換為Modbus TCP/IP等標準接口,實現數據無縫對接。
-
-
-
新建機房交鑰匙工程:標準化快速落地
-
按統一規范部署智能電表箱、傳感器及傳輸設備,確保“接入即上線”;
-
采用模塊化布線設計,縮短施工周期,降低后期運維復雜度。
-
施工現場
四、技術亮點與核心價值
-
技術突破
-
智能協議解析引擎:兼容DL/T645、IEC 104等20余種通信協議,破解多廠商設備互聯難題;
-
多級級聯組網:通過環形以太網拓撲設計,實現匯聚機房對下屬接入機房的“一拖N”高效管理;
-
AI能效診斷:平臺內置負荷預測、異常用電告警模型,自動生成機房PUE優化建議。
-
-
-
應用價值
-
全量覆蓋:全省四類機房100%納入監測,年采集數據量超10億條;
-
節能降本:通過動態調優,預計單機房年均節電率達8%-12%;
-
管理提效:告警響應時間從小時級縮短至分鐘級,運維成本降低30%。
-
-
五、未來展望:從監測到智慧能源生態
河南聯通計劃進一步打造“能耗監測-智能調度-綠電交易”閉環體系。例如,通過機房負荷與區域光伏發電的聯動調度,推動清潔能源消納;結合碳足跡追蹤功能,為行業提供可復制的綠色轉型樣板。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tmpwaau.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2025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交易會 暨先進制造業博覽會
展會城市:合肥市展會時間: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