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消息,據報道,德國波茨坦大學研究團隊近日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們成功利用模擬月球塵埃制造出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為解決太空探索中的能源供應難題提供了創新方案。這項技術有望大幅降低太空任務的物資運輸成本,為人類長期月球定居計劃鋪平道路。
目前太空任務使用的高效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可達30%-40%,但其昂貴的制造成本和較大的重量限制了廣泛應用。研究團隊另辟蹊徑,利用月球表面廣泛存在的風化層物質制成特殊玻璃材料"月玻璃",替代傳統地球制造的太陽能電池覆蓋物。初步估算顯示,這一創新可使航天器發射成本顯著降低。
研究過程中,團隊首先將模擬月球塵埃熔化制成"月玻璃",再與鈣鈦礦材料結合制造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因其成本低廉、制備簡單和優異的光電性能被選為核心材料。令人振奮的是,測試表明這種新型電池每克材料在太空中的能量產出是傳統太陽能電池的100倍。
"月玻璃"在太空環境中的表現尤為出色。相較于普通玻璃在太空輻射下會逐漸變黃導致性能下降,"月玻璃"因其天然棕色結構能有效抵抗輻射損傷,保持長期穩定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制造過程極為簡便,僅需利用聚焦太陽光產生的高溫即可將月球風化層熔制成玻璃,無需復雜提純工藝。
目前該電池的轉換效率已達10%,研究人員表示通過優化"月玻璃"透明度和電池結構,效率有望提升至23%。這一突破不僅為月球基地建設提供了可行的能源解決方案,也為未來深空探索任務中的能源供應開辟了新途徑。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